• 本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内设机构及职责
    • 现任领导
    • 专业设置
    • 师资队伍
    • 研究生导师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nba直播
  • 党团工作

    • 党的工作
    • 团学工作
  • 教育教学

    • 本科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美育专栏

    • 美育动态
    • 美育讲堂
  • 评建工作

    • 评建动态
  • 科研创作

    • 获奖成果
    • 学术展览
    • 交流研讨
  • 线上展厅

    • 主题作品
    • 教师作品
    • 研究生作品
    • 本科生作品
  • 校友风采

    • 校友作品
首页 > 线上展厅 > 本科生作品

毕业季|美术学院2023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美术学方向)

发布时间:2023-05-25 20:43:53  作者:美术学院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有话说 | 分享
  • QQ好友
  • QQ空间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 收藏



前言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毕业展是一个句号,是本科生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全面总结与集中展示。

美术学专业以培养兼具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能力的美术类专门人才为目标,在育人过程中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创作技能的深植与提升。此次

展出的24位毕业生的作品,涵盖了油画、版画、中国画、综合材料、摄影、装置等不同美术表现形式,体现了本专业在学生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开放性与多元性,同时也展示出了同学们对不同创作媒材、独特艺术理念和各自关注视角的深入思考与个性表达。

从艺术追求的角度而言,毕业展又是一个逗号,此后还需要所有毕业生继续坚定立场,扎根生活,勤奋精进,不懈追求。衷心希望所有毕业生在今后能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也希望并感谢社会各界继续给予他们关注、支持与鼓励。


美术学系主任  李杰


作品展示


胡宝文

      本人根据《论语》中的语句,运用汉简、大篆、小篆的字体结合现代元素进行设计草图,最终通过水印木刻的形式进行对毕业作品的呈现。本人将此作品命名为《道》。 道,即道理的道、大道的道,传道受业的道、道法自然的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该作品主要阐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汉字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做人的道理,学问的道理等,每个汉字都能说明一个道理。传道是以文字作为载体,文字是道的载体,道是靠着文字来传播,正所谓“文以载道”。

《道》

124×248cm 水印木刻

指导老师:图布其其格



              王一凡

       此次的毕业创作《路过》系列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在作品画面上的构图、刀法、情感表达做到不仅是简单的生活场景再现,而是通过融入一些特定元素,遵从内心以自然纯朴、简洁明了的刀法刻制随性的线条体现出我对生活的感悟和内在的情感。从而表达出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在乎的是沿途的、路上的风景,记录下我们的青春之路。即使黑白木刻没有五彩斑斓的色彩,但它特有的黑白魅力让我着迷。

《路过》

 20×20cm 黑白木刻

指导老师:陈华


孙新宇

        如今城市都在迅速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老城区、农村面临着被拆迁改造,即使如此却改变不了那些民俗、人文、情怀以及那些对多年生活的留念,于是我通过建筑元素再现记忆中的房屋小巷留住记忆中的纯真年代,让我能在喧嚣的生活留一个能让心静下来的地方。

在这次创作过程中,使我获得了许多有关油画表现语言运用的珍贵经验,也将学习到的油画表现语言运用在我的创作画面上,并加入我对画面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这次对建筑油画的学习,也使我对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建筑题材的描绘感受到城市化下留存的柔情部分,表达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途·即景》   

尺寸 160×120cm 画种 油画 

指导老师:图布其其格



王思念

创作选材来源于我的大学生活。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眼间即将结束,可校园生活的美好、快乐让我流连忘返。所以选择将美好校园中的场景记录下来,画面内容结合光影的变化、对比鲜明的色彩、坚实有力的人物,整个画面具有空间感。以此方式,向我的大学生活告别!

《楼梯》

60×80  油画

指导老师:高宏媛

名称 《走廊》尺寸 60×80 画种 油画

指导老师:高宏媛


许好龙

拍摄砖窑工人是厚重的社会发展主题,我国正处在迅速进步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的过程,也是行业持续转型发展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的国企改革,持续影响着第几代产业链工人的运势。伴随着城市附近的不断扩张,传统式工业生产变成城市的压力。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工作压力下,工业生产和城市、人和人之间早已不可以偏利相互依存。在这一环节中,落伍于时代的工厂和工人被快速忽略和忘却。这是发生在当下或者是已经逝去的历史,他们应当被记下来并保存,用公平的角度和人文精神的感情去关注,记录他们工作中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砖窑工人》 

20X30cmX12张  摄影

指导老师:李勇


刘美静

本次毕业创作在选定题材时,经过反复思考选定了家乡的荷叶作为题材,荷叶正盛时给人高洁清雅的感觉而残荷更像饱经风霜的老人。荷叶既能够为荷花撑起一片天为它遮风挡雨,也能在荷花枯萎后继续绽放光彩,甚至在寒冬仍然能在水面子中看到它宁折不弯的身躯。正是这样宁折不弯的精神深深吸引我。作品使用宣纸和荷叶碎片进行创作,表现出荷叶的不屈精神的同时也将我对荷叶的热爱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此。

《残荷》 

50cm×50cm×15幅  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李勇


杨洋

作品中一个小男孩牵着风筝向着未知的方向奔跑男孩和风筝代表着童年经历,小时候风筝追着人,长大后我们望着风筝,也代表着每个人的蜕变,越过这高大的界碑,将会面临更多的未知与冒险,同时也会摒弃童真。

《谁为明天做好准备》

100X120cm  水印木刻

指导老师:图布其其格


珠娜

在梦境一切都是那么的有序及错乱,在梦境中任何场景都可能出现,一切所能想象的都有可能发生,错位的时空,复杂的构架,荒诞和不真实。

我的作品围绕关于梦境的主题开画,每个人都会做梦。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品整体色彩由粉色系渲染。这也有童年相关,无论外表多大,心里的小女孩永远在。画面当中最顶层像带着翅膀的兔子又像猫的动物就在反映整幅画是在不现实当中的。在正中间的穿着洛丽塔的女孩眼睛在朝前看着欣赏这幅作品的人,给人一种挣扎在梦境中的压抑感。飘忽不定的窗帘与不灭的蜡烛形成对比在说明整幅画是超现实的。裙摆与床单结合看似柔软像湖泊。

《梦雨》 

160x200cm   油画

指导老师:高宏媛


孙艳阳

乡村的生活是忙碌的,在忙碌的一天难得有闲暇的时间去休闲。我想传达的作品理念,便是人们娱乐时的的场景,坐下来一起打牌,让忙碌散去。让田园生活里也能有娱乐的时候。在此感谢陈华老师对我的帮助,以及各位老师的帮助。

《娱乐》 

130×90cm  油画

指导老师:陈华


郝菲菲

作品作为一种只用黑白灰色调来进行创作的一种图画艺术形式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审美。在探索造型的基础上夯实素描艺术的内涵和价值,通过以视频照片的方式记录身边的点滴美好,来展现素描造型的表现力。

名称 《人世间》 尺寸 200cm×54cm 连环画

指导老师:陈华


张淳皓

我的作品《蕙兰》是基于夏小万“空间绘画”理念进行的创作。蕙兰一词取自 “蕙心兰质”,源自唐代诗人王勃的《七夕赋》,后人常用此词来比喻君子的志向远大,内心纯洁,忠贞不渝的高尚品质,人活着要像蕙兰一样志向高洁,品质高尚。面对风吹雨晒,寒霜压枝也要蓬勃向上。

我将自己的拍摄的图像作品进行新媒体绘画处理,将处理过的整体进行解构成为局部形象,在多层亚克力板上将局部形象进行叠加,组成具有纵深感的空间绘画装置,带给观看者似乎能“走进”画面当中,随着观看者的角度发生变化,画面也是跟随发生变化。

《蕙兰》 

360X240cm   摄影装置

指导老师:李勇


刘佳鑫

本着表达个人的情感,借助大轮廓来塑造两种不同的自我的形象,依靠树木枝干营造出迷离幽深的氛围,借助对称的方式,表述出两个不同的“迷茫的我”的不同“人格”,画面上添加水波纹的效果,在原本呈现倒影的基础上为画面增加一层朦胧感。梦由心生,梦生美好,日复一日的生活需要依靠对明天的憧憬激励自己。受外在的压迫,我们会选择逃离,需要庞大的树干遮蔽,但问题越来越多,日积月累新的问题冒出枝丫,便交错缠绕。最终将会被繁枝挤压无法呼吸,可人与事终有要浮出水平的一天,退缩不是最好的选择,勇敢乐观的迎接每一天,便都是美好的时日。

《明天的梦》

 100×200cm  油画

指导老师:李勇


韩自惠

在创作中我不断的探索作品内在的艺术性,从生活中搜集创作素材,去感受平凡中的美,捕捉令自己怦然心动的瞬间。通过创作实践和主题构思,我最终根据毕业创作的选题创作了《小城故事》系列作品。我选择了以线刻的手法去创作作品,作品描绘了我从小长大的小城,讲述了一个小城的故事,更讲述了我对家的特殊的情感。通过作品我将把小城的美展示给更多人看。


《小城故事.系列 》

42x57.5cm x3  黑白木刻

指导老师:陈华


吴苏迪

我是一个害怕被人“看”的人。如果有人喜欢站在背后看我工作,这会让我如芒在背。电梯里遇见大妈上下打量我,我也会浑身不自。在柏拉图著名的洞穴比喻中,无论是对洞壁影子的认识,还是外面太阳(真理)的认识,都是通过“看”实现的。亚里士多德也把“看”作为人的感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福柯在《规训与惩罚》里,描述了边沁著名的全景敞视监狱。充分的光线和监督者的凝视比黑暗更有威慑力。在这个监狱中,瞭望塔里到底有没有人在看,影响不大。重要的是给囚犯造成了一种有意识的可持续的可见状态,让他们知道自己可能随时被看,而每时每刻按照权力的规训行事。在福柯这里,凝视是一种权力。他人的凝视,也是一种权力的压迫。我的作品灵感主要是来自多年来因为他人视觉而产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使用抽象的方式来表达了个人的一些想法。

《视线》 

 80cm×120cm  油画

指导老师:陈华


关蔡拉干

人生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在乎的是看风景的心情,旅行不会因为美丽的风景终止。我的作品《路途》系列描绘了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场景,表现了城市间的瞬间,拍下那一瞬间,就像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奔忙的行人和车辆都停下来了。人们的生活就像无数条交集甚少的平行线,过着自己的人生,谱写自己的故事。而此刻,他们在这里,不一样的状态,展现出一个鲜活、生动的当下都市生活的状态。


《路途·一》 

60cm×80cm  油画

指导老师:高宏媛

《路途·二》

 60cm×80cm  油画

指导老师:高宏媛


田景辉

我的作品是以达斡尔族民族历史背景下通过狩猎来表达达斡尔族在生活中的民族元素。正所谓一笔一画描绘自然万物,在衣着上便体现出达斡尔族人民的历史记忆,一针一线便记载着达斡尔族人的故事。作品中描述的是冬季狩猎的时候,达斡尔族人打猎会先观察找出动物在哪里,它们在哪里喝水,它们在哪里聚集。这要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找到准确信息。在等待的过程中要把枪架好,并做好其他的准备工作。在这种狩猎文化的言传身教下,我对狩猎有着强烈的好奇并翻看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且在作品中加以体现狩猎过程中的等待和准备。

《达斡尔民俗》

 90x130cm 油画

指导老师:陈华


查如娜

画画也是一种自我表达。画画其实和说话一样,是一种表达,可以宣泄和表达情感、叙述故事、进行审美表现、创造新事物。

我想通过我的毕业创作来让更多人了解安代舞,让大家来认识我们蒙古 民族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与文化标志,让大家来感受北方独特的现代草原文化。


《安代舞》

 4×68×100cm 中国画

指导老师:陈华


汪佳其

通过这个作品我想让大家体会到云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也想让大家了解水印木刻这一技法独特的魅力。采用水印木刻的技法进行创作,通过墨色变化拉开空间,做出云的前后层次变化。红色纸飞机部分为整个沉寂的空间注入了一丝活力。

《云翳》 

 90×220cm 水印木刻

指导老师:图布其其格


阿力木苏

 对于“美”的寻找,绘画可以有多种形式,不管是抽象或者具体的某个特征,但在其精神面是美观的。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没有生活的励炼,就无法得到质的飞越。流体画的简单,都是来自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独白,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仅此而已。

《宇宙之眼》 

 50×50两幅50×60两幅 60×100一幅100×120一幅  丙烯

指导老师:李勇


敖登高娃

自从养猫后总是想着它治愈了我好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抱着它抚摸它的时候感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调节了情绪,原本我以为养猫是因为猫本身很可爱就能够得到治愈,但后来我发现其实是因为我可以尽情对它表达爱意,可能是猫过于柔软,填补了内心的空白。现代人精神需求的增加,宠物成了很多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品选取猫坐在女孩旁安静的陪伴着她,给她带来心灵上的陪伴。并且女孩和猫身上都有很多巧合的连通性,可以是慵懒、性感、自我等。

《猫·女孩》

120cm×80cm 岩彩

指导老师:图布其其格


苏日娜

人生如逆旅,光阴似过客,四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期间种种,历历在目,鱼儿跃水,留下圈圈波纹,飞鸟出林,传出声声啼鸣。我们走过这一万六千场人生,留下的,不变的,是作为独特个体,在无垠画卷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我的作品《却山行》灵感来自于我的一场梦,梦里的我见到了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面,没有食物链的争夺,也见到了很多神奇的场景。我通过梦境与现实的结合,来创作我的毕业作品。贝尔曾说:艺术是生活的再现。我希望用绘画的形式来释放我潜意识下梦境,以此来抵抗我有意识下的现实生活,以达到超现实。我们即将踏入社会,最初的童真也逐渐的消失殆尽,我想通过此作品,给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留有遗憾的我们一个小小的念想。鱼不能离开水,猫不能下水。猫咪和鱼本追逐关系,我想通过鱼在天空翱翔猫在注视着这个画面来表达万事皆有可能,凭心而动,勿忘本心。


《却山行》 

100cm×142cm 水印木刻

指导老师:图布其其格


魏敏敏

基于本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在作品中描绘丰富的植物、天空、泡泡、水母以及月球,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是对世间万物保持孩子般的好奇与热情,表述着对大自然的亲近以及自由烂漫的态度。


《灵》 

160cm×405cm 布面油画

指导老师:李勇



徐欣悦

这幅作品以街为主题,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将记忆中的街道在作品中呈现出来。作品主要反映当下社会面貌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美好与幸福,歌颂新时代的发展与变革。

《街》 

100cm×40cm×8 油画 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李勇


陈彦良

通过这次主题性创作,从选择素材再画速写小稿,然后到色彩稿,最后到定稿的创作过程,我使用国画作为表现媒介,以人物动态作为表现形式,以现实生活中疫情防控、街边摆摊等生活场景作为表现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从这次作业中,我认为绘画以及好的绘画作品主题的选择是关键,在好的主题的前提下,构图也要有形式,注意运用点线面的构成方式,并且要注意表现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多观察生活,多构思。我认为自己的创作缺在立意,少在构思,少在生活,贫在语言,难在水平。这次主题性创作让我认识到许多自己的不足,但也学习了许多的创作思路。

《华北平原的夜》 

 90×90cm 水印木刻

指导老师:图布其其格






上一篇:毕业季|美术学院2023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下一篇:毕业季|美术学院2023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
  • 天津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5-2020 Jice90.COM 美术学院 nba直播吧,nba直播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云谷大道(云谷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