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 7 9 , 北 京
1 9 7 9 , 北 京
孙知行
由于历史和社会对雷锋精神的广泛认同,毛泽东对青年人“三好”要求已深入人心,1973年学校确定开展“学雷锋,创三好”的主题活动,一搞就是10多年。
为医治“文革”造成的创伤,治理校园里的脏、乱、差现象,团委和学生会发动全校同学从改善校园环境入手,每月大扫三六九,小扫天天有,很快就把学校整治得干干净净。4月5日清明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校团委组织了“学雷锋诗歌朗诵会”,姜志刚、孙雅婷、胡兰生等22位团员青年满怀激情地朗诵了自己的诗作。7月1日,朱建华等25位同学光荣入团。7月26日,举办学雷锋经验交流会,敖登格日勒、刘小西、张明娟等18人在大会上发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雷锋活动的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同学们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积极上进,自己动手改变校园面貌,植树种花,美化环境,学校的“学雷锋,创三好”的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1979年4月,自治区教育厅记者站及潘处长到校采访,随后,《内蒙古日报》报道了学校学雷锋的事迹。
1979年5月4日,学校隆重召开了“学雷锋,创三好”表彰大会,表彰了38个三好学生,5个优秀团员(教工),4个先进班集体。会后,我向校党委提出了“重奖先进,去北京参观学习”的建议报告,很快得到了批准。由教务主任包玉山老师和我带队,包老师提前赶到北京做安排。
当决定去北京的消息传开后,大家都很兴奋,这是建校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新鲜事,进京的师生更是沉浸在幸福中。
二人台班的乔二丽本来是已经评上了的三好学生,她更是十分激动,跑到大邮局打电话,把喜讯告诉了家里。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给她换好了许多全国粮票,准备了新衣服,一切都准备好了,临行前她又把荣誉让给了快要毕业的同学,她就成了那批三好学生中唯一没有去北京的、含金量最高的三好学生。与此同时,二人台班的三好学生霍伴柱进北京的喜讯,也在他的家乡美岱召巧儿气村不胫而走,很快传开,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村里老一辈的人中有去大寨参观路过北京的,而因为受表彰专程去北京的,霍伴柱还是第一个人,村里都把他们视为去见大世面的人,十分荣耀的人。
5月10日清晨,湛蓝的天空像洗过一样,东方地平线的上空,飘着几片彩霞,正在迎候即将喷薄而出的红日。我带着刚刚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一行46人,乘坐学校的大轿车,心驰神往地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驶去。头天住在了张家口。